關于元宵節的小知識,這些習俗您了解嗎?
元宵節是咱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,過完年後大家最盼望的就是元宵節了,不僅能吃湯圓還能逛廟會看燈展。元宵節也可以稱為上元節、元夕或燈節。關于元宵節時間以及由來和習俗,您知道哪些呢?
十五的燈籠紅彤彤,十五的湯圓甜又甜。
看過《大明宮詞》的都知道,太平公主和薛紹第一次見面就在元宵節的街市上。
當時薛紹帶著昆侖奴的面具,面具摘下來那一刻,公主的少女心瞬間被收獲。
當然,拿了面具被嚇到的也有。
一、元宵節時間及由來
元宵節是每年農歷的正月十五日,每年都是按照農歷來計算的哦。現在大家都會把元宵節判定為正月完結的日子,很多學生也是過完元宵節後迎來新學年。
咱們都知道,中國文化上下五千年,各種節日由古至今傳承下來,一定是有理由的。元宵節在我國的漢武帝時期就有出現,那時候稱為“太一活動”,到了魏漢後期才慢慢演變為如今的元宵節。在古代元宵節大家都會猜燈謎,上街感受正月裏的熱鬧氣氛,隨著時間推移,宋朝之後也有人會稱其為燈夕,清朝又演變為燈節。
二、元宵節習俗
每個傳統節日都有很多的習俗,元宵節也不例外。易達集運在這兒給大家盤點了元宵節的習俗,一起來看看吧:
1、吃元宵
吃元宵是最有代表性的習俗之一了,每逢元宵節各種餡料的元宵都是大熱門。在古代元宵比較單一,現在的元宵有豆沙餡兒、芝麻餡兒、果仁餡兒、甜的鹹的應有盡有。烹飪方法也不再是單一的水煮,大家可以油炸、煎炒等等。吃元宵象征著一家人團團圓圓,對農歷新的一年也是美好寄望。
2、打燈謎
打燈謎是元宵節的特色活動。每逢農歷正月十五,傳統民間都要掛起彩燈,燃放焰火,後來有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,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。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迎合節日氣氛,所以響應的人眾多,而後猜謎逐漸成為元宵節不可缺少的節目。在元宵節當天,很多地區的主街道會點亮燈籠,掛上準備好的燈謎條等大家去猜。各種謎語對應著各類獎品,猜對了快樂加倍,猜錯了也能樂呵一段時間。
3、鬧花燈
元宵節的夜晚是絢麗且熱鬧的,每逢正月十五,鬧花燈看燈展都是必不可少的環節,從西漢開始就傳承到現在。鬧花燈是元宵節傳統節日習俗,始于西漢,興盛于隋唐。隋唐以後,歷代燈火之風盛行,并沿襲傳于後世。而正月十五,又是一年一度的鬧花燈放煙火的高潮。所以也把元宵節稱為“燈節”。這時,大街小巷都會掛滿燈籠,各種形狀各種顏色的燈籠裝扮整天大街。有小朋友喜歡的動物,也有大人們嘆為觀止的宮燈等等。
4、舞獅子
舞獅子作為咱們中華民族的傳統藝術,在很多的節日活動中都能見到,元宵節自然也不例外。從唐朝開始,舞獅子這一絕活就延續至今,兩個人藏在獅子服裏,利用手腳優勢來進行配合,給群眾們奉獻了一場又一場的精彩表演。
元宵節的習俗遠不止這些,很多少數民族的獨有風俗都是寶貴的文化財富。對于元宵節,除了團圓,也象征著中國傳統文化的源遠流長,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裏,祖輩們沒有舍棄掉這些物質文化,才讓現在的大家有了更多機會認識到多元性與包容性。
掛一盞花燈給你,
願你吉星高照,好運常伴;
煮一碗湯圓送你,
願你合家團圓,生活賽蜜;
斟一杯美酒敬你,
願你萬事順意,財富連連;
送一段祝福給你,
願你開心幸福,平安圍繞;
易達集運祝大家,